2022年09月20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陳文姿 編譯;鄒敏惠 審校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陳文姿 編譯;鄒敏惠 審校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於英國時間8日下午離世,來自各國的民眾紛紛獻上鮮花、卡片、柏靈頓熊玩偶,表達對女王的悼念。國葬於當地時間9月19日上午11時在倫敦西敏寺舉行,約500名領袖政要出席,向這位英國史上在位最久的君主致上敬意。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女王的一生和70年的統治跨越了大英帝國的興衰,也見證了地球環境向前滾動的軌跡——從20世紀中葉的大霧霾事件、塑化時代到抗暖化意識的抬頭。在舉國哀悼的喪禮期間,英國政府不忘提醒世人,用環保跟永續向這位備受愛戴的女王做最後的道別。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深受群眾愛戴,她的一生見證時代的轉變。圖為女王登基滿70周年(2022年2月6日)前夕邀請當地志工和長者參加招待會。圖片來源:英國皇室官網
獻給女王的花,與搭乘商用客機的元首
伊麗莎白二世生前與柏靈頓熊(Paddington Bear)合拍的影片成為大眾懷念女王的經典,然而,獻給女王的花跟小熊去哪裡了?原來在每天結束之際,白金漢宮前的悼念鮮花就會被移到附近綠園(Green Park)。
英國皇家公園 (the Royal Parks) 對外說明,希望民眾獻花時先去除花束外包裝。因為葬禮結束7~14天後,花束上的卡片將被取下保存,如果有外包裝和標籤會被拆下,只留下天然的植株,之後會移至肯辛頓公園做成堆肥,用於皇家公園的樹木跟植栽。皇家公園也提醒,千萬不要獻上泰迪熊或柏靈頓熊玩偶、氣球、或其他非花卉的物品。
在白金漢宮外,仍是滿滿的花束與禮物;但在公園裡,許多熱心群眾都會主動幫助園方拆去花束的包裝紙。如果真的很想留下讓心意更持久的禮物,英國政府建議您,將這些物品捐給女王時常關照的慈善機構。 英國王室並未提供實體弔唁冊,改提供網頁讓民眾留下追思話語。
緬懷女王的群眾前往獻花致意,皇家公園希望大家能去除外包裝,讓花朵最後可以做成堆肥,回歸土地。圖片來源:英國皇室官網
與此同時,約500名外國政要前往英國參加國葬,如果他們都搭乘專機,產生的碳排將相當可觀。全球碳排近1/5來自交通運輸。對此,英國外交部建議外國元首避免搭乘私人專機,盡量選擇商業航班。大部分外賓也都搭乘接駁巴士前往現場 ,但出於維安考量,這些建議並非強制。
倫敦霧霾成過去 首部環境立法還英國清淨空氣
1952年2月伊麗莎白公主繼位,成為英國君主。同年12月,就是女王統治的十個月後,倫敦發生了史上最嚴重的大霧霾(The Great Smog)事件,霧霾在它接觸到的物品表面上留下一層油性的黑色薄膜, 骯髒黃色讓它被戲稱為 「 豌豆湯」。
霧霾來自當時被廣泛使用的煤炭,不僅是工廠、鐵路、蒸汽船都要燒煤,連家戶也要靠煤炭取暖。由於能見度太低,救護車一度停駛。後來的科學家重新計算,推估當時死亡數達1萬至1.2萬人。
大霧霾事件促成了英國環保史上的重要立法。1956年7月,女王批准了《清潔空氣法》(Clean Air Act),減少燃煤和工業所產生的空污,並限制家用煤炭的使用,讓英國逐步見到乾淨的天空。
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繼位不久隨即遇上1952年倫敦大霧霾事件。圖片來源:N T Stobbs(CC BY-SA 2.0)
從塑膠時代的興起到拒用潮 女王也不用塑膠吸管
美國化學家貝克蘭(Leo Baekeland)於1907年取得塑膠專利。自此,塑膠成了20世紀最重要的材料,也是人類揮之不去的遺產。
女王出生於1926年。在她登上王位後,塑膠才開始進入大規模生產期。1960年代和1970年代塑膠被廣泛應用。根據國際環境法中心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資料,1950年全球塑膠產量約為200萬噸,到2015年暴增到3.8億噸。
《藍色星球2》(Blue Planet II)於2017年首播,由英國知名自然科學家大衛・艾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擔任主持人,帶領觀眾一睹大自然的生態變化。據《歐洲新聞台》報導,女王是艾登堡的忠實粉絲。受到《藍色星球2》的影響,女王禁止在她的所有莊園以及王室成員的居所使用塑膠吸管和塑膠杯等塑膠製品。
迫切的危機:氣候時代的女王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執政的後半期,減緩氣候變遷逐漸成為全球焦點,時至今日更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氣候之家》報導,女王於1926年出生時,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為306ppm;而在她去世之時,這數字來到418ppm。全球平均氣溫則上升了近1°C。
去(2021)年聯合國第26屆氣候大會(COP26)於英國格拉斯哥舉辦。在女王發表演講前,專家估算了皇室成員的碳足跡。女王碳足跡有多少?《歐洲新聞台》報導,王室每年的碳足跡總和為3810噸。而英國人的平均碳足跡為每年10噸。換句話說,王室碳足跡約是一般人的380倍。
年輕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為了工作,需要經常往來各國。圖為1970年攝於澳洲。圖片來源:Queensland State Archives
女王時常為了工作出訪其他國家,近年因健康因素而減少出國次數。女王在2021年旅行碳足跡僅7.7噸,是家庭成員中最小的,當年的查爾斯王子和卡蜜拉的旅行足跡為432.3噸。
參考資料
- 歐洲新聞台(2022年9月12日),From plastics to planes: How has the planet changed in Queen Elizabeth II’s 70 years on the throne?
- 歐洲新聞台(2022年9月12日),Composted flowers and no private jets: How is the UK softening the eco impact of the Queen’s death?
- 氣候之家(2022年9月9日),Timeline: The climate crisis through Queen Elizabeth II’s life and reign
- 皇家公園,Floral Tributes For Her Majesty The Queen In The Royal Parks 延伸閱讀
- 《拿回我們的未來》致命的豌豆湯
- 反塑膠戰開打 英王室房產禁用吸管塑膠瓶
- 英國刮起「再生農業」旋風 打造高儲碳農田地景 政府王室都支持
- 【COP26系列】三大重點,帶你看懂至關重要的格拉斯哥氣候會議
- 二氧化碳濃度創400萬年新高 科學家:世界正夢遊著走向災難
- 倫敦「霧都」治理 是童話還是奢侈的煩惱? 相關文章 WMO示警:1.5度C警戒線恐失守!人類正步向升溫逾2.5度的世紀末 2022/09/20 下半年電價凍漲、德國核電廠外洩、歐洲央行購債標準納入氣候評分 2022/09/19 氣候變遷也增地震風險 專家:西部仍未釋放板塊擠壓能量 2022/09/19 反聖嬰年增多? 近三年無颱風侵台紀錄在望 專家這樣說 2022/09/19 全聯拚年底咖啡自帶杯占比4成、三星砸50億美元推動碳中和、歐盟對發電業課徵暴利稅 2022/09/15 暖化恐讓稻米變少、變難吃 科學家:大家都忽略了夜間升溫 2022/09/15 氣候變遷污染治理英國國際新聞減塑空污霧霾減碳碳足跡限塑 作者 陳文姿
理工科系畢業的打字人~
鄒敏惠
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