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

  • 环境
  • 商业与社会
  • 健康
  • 法令法规
  • 消费者
  • 能源与清洁技术
  • 劳动力
  • 捐赠
  • 教育

中國發布綠色發展白皮書 新能源車等綠色運輸受重視

2023年01月19日
商业与社会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19 日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指出,中國加快綠色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讓運輸更加環保、出行更加低碳。

白皮書指出,中國推進交通運輸工具綠色轉型。截至 2021 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 784 萬輛,占全球保有量的一半左右。提升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推進船舶使用 LNG 動力和岸電受電設施改造,加快老舊車船改造淘汰,2012 年以來,累計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 3000 多萬輛,拆解改造內河船舶 4.71 萬艘。

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指出,截止到 2022 年底,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突破了 7 億千瓦,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均處於世界第一;2022 年風電太陽能新增裝機占全國新增裝機的 78%,新增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占全國當年新增發電量的 55% 以上,這個比例非常高。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下一步著力從以下五個方面深入推行綠色製造。

一是健全完善綠色製造和服務體系。結合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制定出台加快推動製造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統籌部署綠色製造推進工作,打造梯度的綠色製造標杆培育機制。

二是構建綠色低碳升級改造政策體系。持續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統籌用好中央和地方財稅、金融等各類政策資源,形成多層次、多元化、一攬子的支持政策體系,支持引導企業實施綠色低碳升級改造。

三是強化綠色低碳標準的引領。制定出台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綠色低碳標準化指導意見,充分發揮各行業標準化技術組織作用,加快相關標準的製修訂。

四是建立數位賦能綠色製造的引導機制。加快推進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製造領域的深度應用。

五是深化綠色製造的國際交流合作機制。依托現有的多雙邊合作機制,圍繞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政策標準等方面加強溝通交流,務實推進合作發展。

显示更多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19 日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指出,中國加快綠色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讓運輸更加環保、出行更加低碳。

白皮書指出,中國推進交通運輸工具綠色轉型。截至 2021 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 784 萬輛,占全球保有量的一半左右。提升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推進船舶使用 LNG 動力和岸電受電設施改造,加快老舊車船改造淘汰,2012 年以來,累計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 3000 多萬輛,拆解改造內河船舶 4.71 萬艘。

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指出,截止到 2022 年底,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突破了 7 億千瓦,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均處於世界第一;2022 年風電太陽能新增裝機占全國新增裝機的 78%,新增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占全國當年新增發電量的 55% 以上,這個比例非常高。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下一步著力從以下五個方面深入推行綠色製造。

一是健全完善綠色製造和服務體系。結合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制定出台加快推動製造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統籌部署綠色製造推進工作,打造梯度的綠色製造標杆培育機制。

二是構建綠色低碳升級改造政策體系。持續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統籌用好中央和地方財稅、金融等各類政策資源,形成多層次、多元化、一攬子的支持政策體系,支持引導企業實施綠色低碳升級改造。

三是強化綠色低碳標準的引領。制定出台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綠色低碳標準化指導意見,充分發揮各行業標準化技術組織作用,加快相關標準的製修訂。

四是建立數位賦能綠色製造的引導機制。加快推進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製造領域的深度應用。

五是深化綠色製造的國際交流合作機制。依托現有的多雙邊合作機制,圍繞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政策標準等方面加強溝通交流,務實推進合作發展。

阅读全文 →

其他重要消息:

中國偵察氣球遭美軍機擊落 拜登讚軍方行動成功

2023年02月05日
商业与社会

66岁巴西航母圣保罗号寿终正寝,海葬大西洋底引发环保组织抗议

2023年02月04日
商业与社会

印度人工淚液遭細菌污染 在美致感染失明釀1死

2023年02月04日
商业与社会

巴西擊沉退役航艦 內含有毒物質恐污染海洋

2023年02月04日
商业与社会

動視暴雪同意向SEC支付3500萬美元 和解工作場所不當行為指控

2023年02月04日
商业与社会

【全文】京華城舊址蓋全台最綠商辦 沈慶京:拚獲利也要有意義

2023年02月04日
商业与社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English
Menu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English

©2023 归ChinaCSR.com 版权所有. 亚媒网. ChinaCSR.com 资讯服务由ChinaCSR.com 提供. 如果你需要转载这些文章,请仅使用RSS内容所提供的文章概要。 对于文章和网站上的其它部分和内容,未经ChinaCSR.com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