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

  • 环境
  • 商业与社会
  • 健康
  • 法令法规
  • 消费者
  • 能源与清洁技术
  • 劳动力
  • 捐赠
  • 教育

星星正從人的視野中快速消失 18年減少150顆?

2023年01月20日
商业与社会

波新聞─陶泰山編輯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科技日報報導,全球的人在夜空中看到的星星越來越少,星星能見度的變化可用每年7%—10%的天空亮度增加來解釋。最新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2011至2022年間50000多次肉眼觀察夜空的分析結果。

在地球陸地表面的很大一部分,天空在日落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散發著光亮。這種天光是一種對環境有嚴重影響的光污染形式,會影響晝夜活動的動物,也會破壞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會對觀星和天文學產生負面影響。

以前沒有在全球範圍內測量過天空輝度隨時間的變化。雖然原則上可透過衛星測量,但監測整個地球的唯一電流傳感器並沒有足夠的準確性或靈敏度。

因此,一種更好的方法是利用人們的觀察力,將人眼用作傳感器,並在公民科學實驗的框架內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OIRLab發起的夜間地球從2006年開始運行,全球的人都可參與這個項目。

參與者觀測他們的夜空,然後使用在線表格報告一組8張星圖中的哪一張最符合他們所看到的,每張圖表都顯示不同程度光污染下的天空。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和波鴻魯爾大學的克里斯托弗·凱巴說,個人貢獻就像一個全球傳感器網絡一樣協同工作,使新科學成為可能。

研究人員分析了2011至2022年間全球51351名參與者在無雲和無月之夜拍攝的畫面數據。這些數據來自全球19262個地點,包括歐洲的3699個地點和北美的9488個地點。

凱巴說,在城市環境中,星星從人類視線中消失的速度是驚人的。研究發現,可見星星數量的變化利用夜空亮度的增加來解釋。在歐洲,他們發現夜空亮度每年增加6.5%;在北美,這一比例為10.4%。

為讓這些數字更容易理解,凱巴解釋了在一個夜空亮度每年增長9.6%(全球平均水平)的地方的觀星影響。他說,如果繼續以這種速度發展,一個出生時能看到250顆星星的孩子,在18歲時只能看到100顆星星。

報導指出,生物的許多行為和生理過程都會受到光的影響,包括光照強度、時間、光的波長等方面。而除了生物,另一個受光照影響的大戶其實是天文學領域。污染人們視野的除了光學光源,還有各種無線電源,如手機、無線互聯網發射器、GPS衛星等。科學家們得出一個新結論,儘管人們對光污染的認識在不斷提高,但目前的照明政策,還沒有帶來任何改善,至少在陸地層面上如此。

圖:同是位於美國猶他州的夜空,不同地點能看到的星星數量卻隨當地城市發展程度有很大的不同,而光污染是造成差異最主要的原因。維基百科,由 Jeremy Stanley - originally posted to Flickr as Southern sky, country vs. city, CC BY 2.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680791

显示更多

波新聞─陶泰山編輯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科技日報報導,全球的人在夜空中看到的星星越來越少,星星能見度的變化可用每年7%—10%的天空亮度增加來解釋。最新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2011至2022年間50000多次肉眼觀察夜空的分析結果。

在地球陸地表面的很大一部分,天空在日落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散發著光亮。這種天光是一種對環境有嚴重影響的光污染形式,會影響晝夜活動的動物,也會破壞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會對觀星和天文學產生負面影響。

以前沒有在全球範圍內測量過天空輝度隨時間的變化。雖然原則上可透過衛星測量,但監測整個地球的唯一電流傳感器並沒有足夠的準確性或靈敏度。

因此,一種更好的方法是利用人們的觀察力,將人眼用作傳感器,並在公民科學實驗的框架內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OIRLab發起的夜間地球從2006年開始運行,全球的人都可參與這個項目。

參與者觀測他們的夜空,然後使用在線表格報告一組8張星圖中的哪一張最符合他們所看到的,每張圖表都顯示不同程度光污染下的天空。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和波鴻魯爾大學的克里斯托弗·凱巴說,個人貢獻就像一個全球傳感器網絡一樣協同工作,使新科學成為可能。

研究人員分析了2011至2022年間全球51351名參與者在無雲和無月之夜拍攝的畫面數據。這些數據來自全球19262個地點,包括歐洲的3699個地點和北美的9488個地點。

凱巴說,在城市環境中,星星從人類視線中消失的速度是驚人的。研究發現,可見星星數量的變化利用夜空亮度的增加來解釋。在歐洲,他們發現夜空亮度每年增加6.5%;在北美,這一比例為10.4%。

為讓這些數字更容易理解,凱巴解釋了在一個夜空亮度每年增長9.6%(全球平均水平)的地方的觀星影響。他說,如果繼續以這種速度發展,一個出生時能看到250顆星星的孩子,在18歲時只能看到100顆星星。

報導指出,生物的許多行為和生理過程都會受到光的影響,包括光照強度、時間、光的波長等方面。而除了生物,另一個受光照影響的大戶其實是天文學領域。污染人們視野的除了光學光源,還有各種無線電源,如手機、無線互聯網發射器、GPS衛星等。科學家們得出一個新結論,儘管人們對光污染的認識在不斷提高,但目前的照明政策,還沒有帶來任何改善,至少在陸地層面上如此。

圖:同是位於美國猶他州的夜空,不同地點能看到的星星數量卻隨當地城市發展程度有很大的不同,而光污染是造成差異最主要的原因。維基百科,由 Jeremy Stanley – originally posted to Flickr as Southern sky, country vs. city, CC BY 2.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680791

阅读全文 →

其他重要消息:

中國偵察氣球遭美軍機擊落 拜登讚軍方行動成功

2023年02月05日
商业与社会

66岁巴西航母圣保罗号寿终正寝,海葬大西洋底引发环保组织抗议

2023年02月04日
商业与社会

印度人工淚液遭細菌污染 在美致感染失明釀1死

2023年02月04日
商业与社会

巴西擊沉退役航艦 內含有毒物質恐污染海洋

2023年02月04日
商业与社会

動視暴雪同意向SEC支付3500萬美元 和解工作場所不當行為指控

2023年02月04日
商业与社会

【全文】京華城舊址蓋全台最綠商辦 沈慶京:拚獲利也要有意義

2023年02月04日
商业与社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English
Menu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English

©2023 归ChinaCSR.com 版权所有. 亚媒网. ChinaCSR.com 资讯服务由ChinaCSR.com 提供. 如果你需要转载这些文章,请仅使用RSS内容所提供的文章概要。 对于文章和网站上的其它部分和内容,未经ChinaCSR.com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