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

  • 环境
  • 商业与社会
  • 健康
  • 法令法规
  • 消费者
  • 能源与清洁技术
  • 劳动力
  • 捐赠
  • 教育

健康網》食物毒素看見「黴」? 健康隱形殺手最傷「這器官」

2025年05月13日
商业与社会

醫師指出,在氣候變化、潮濕環境日益普遍的情況下,長期攝取被黴菌毒素污染的食物,有可能對肝臟、腎臟、甚至免疫系統造成傷害;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時序進入梅雨季,氣候潮濕下,日常飲食也潛伏健康危機。科博特診所院長劉博仁表示,肉眼看起來沒問題的食物,其實可能藏著看不見的「黴菌毒素」。據國外研究指出,長期攝取被黴菌污染的食物,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尤其一種常見的DON黴菌毒素與肝癌發生風險明顯相關,顯示黴菌污染問題悄悄升溫中。

劉博仁於臉書「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發文表示,被黴菌毒素污染的食物,一般難用肉眼看出,但長期攝取可能對肝臟、腎臟、甚至免疫系統造成傷害;更有研究指出,該毒素與肝癌、膽道癌有關。據2024年發表的2篇國際研究,提醒日常飲食須提高警覺,尤其是在氣候變化、潮濕環境日益普遍的情況下,黴菌污染問題正日漸嚴重。

請繼續往下閱讀...

起司可能也含黴菌毒素

劉博仁指出,國外1篇醫學綜論提醒,人們喜愛的起司若保存環境不當,也可能含有「黃麴毒素M₁」和「赭麴毒素A」,這兩種毒素分別具有肝毒性與腎毒性,而且其中一種還是被列為第一級致癌物(黃麴毒素M₁)。這些毒素可能來自乳牛吃了受污染的飼料,也可能是在起司發酵熟成過程中,由污染的黴菌產生。因此,起司雖然美味,但須注意保存條件,避免潮濕、久放,購買時並應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

醫師表示,國外1篇研究提醒,人們喜愛的起司若保存環境不當,也可能含有「黃麴毒素M₁」和「赭麴毒素A」;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劉博仁說,另1篇來自歐洲的大型流行病學研究,追蹤了數萬名民眾的飲食資料,發現一種常見的黴菌毒素「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與肝癌(特別是肝細胞癌)的發生風險有明顯關聯。這種毒素常見於穀類製品,包括玉米、小麥、早餐穀片等。研究發現,DON攝取量越高的人,罹患肝癌的風險也越高,顯示黴菌毒素在日常飲食中,扮演著潛在的健康危機角色。

5重點遠離黴菌毒素污染

劉博仁提及,黴菌毒素不像一般細菌會引起急性中毒,而是透過長期、低劑量的慢性攝取,悄悄影響肝腎功能、免疫系統,甚至導致基因損傷與癌症發生。它們無色無味,常在食物保存不良或加工過程中產生,即使加熱也不一定能完全破壞。平日想要避免踩到這個雷區,建議掌握以下5重點:

●避免吃發霉食物:應特別注意,即使切掉發黴部分,毒素也可能早已擴散。

●留意保存期限與保存方式:特別是穀物、堅果、起司、豆類等容易受潮的食品,須留心保存。

●注意家庭環境濕氣:黴菌也會在潮濕的廚房、浴室或空調濾網中繁殖,透過空氣中的孢子,影響呼吸道健康。

●選擇合格品牌產品:購買經檢驗合格、有品質保障的乳製品、穀類與調味品。

●飲食多樣化、避免偏食:分散風險,減少飲食單一來源造成的毒素暴露。

劉博仁提醒,黴菌不是只有在牆壁上才看得見,它也可能藏在吃下肚的食物裡。因此,想要享受生活品質、享受美味,千萬記得也要兼顧健康。

醫師提醒,黴菌毒素不會引起急性中毒,而是透過長期慢性攝取,影響肝腎功能,穀物、堅果、豆類等容易受潮的食品,須留心保存;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显示更多

醫師指出,在氣候變化、潮濕環境日益普遍的情況下,長期攝取被黴菌毒素污染的食物,有可能對肝臟、腎臟、甚至免疫系統造成傷害;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時序進入梅雨季,氣候潮濕下,日常飲食也潛伏健康危機。科博特診所院長劉博仁表示,肉眼看起來沒問題的食物,其實可能藏著看不見的「黴菌毒素」。據國外研究指出,長期攝取被黴菌污染的食物,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尤其一種常見的DON黴菌毒素與肝癌發生風險明顯相關,顯示黴菌污染問題悄悄升溫中。

劉博仁於臉書「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發文表示,被黴菌毒素污染的食物,一般難用肉眼看出,但長期攝取可能對肝臟、腎臟、甚至免疫系統造成傷害;更有研究指出,該毒素與肝癌、膽道癌有關。據2024年發表的2篇國際研究,提醒日常飲食須提高警覺,尤其是在氣候變化、潮濕環境日益普遍的情況下,黴菌污染問題正日漸嚴重。

請繼續往下閱讀…

起司可能也含黴菌毒素

劉博仁指出,國外1篇醫學綜論提醒,人們喜愛的起司若保存環境不當,也可能含有「黃麴毒素M₁」和「赭麴毒素A」,這兩種毒素分別具有肝毒性與腎毒性,而且其中一種還是被列為第一級致癌物(黃麴毒素M₁)。這些毒素可能來自乳牛吃了受污染的飼料,也可能是在起司發酵熟成過程中,由污染的黴菌產生。因此,起司雖然美味,但須注意保存條件,避免潮濕、久放,購買時並應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

醫師表示,國外1篇研究提醒,人們喜愛的起司若保存環境不當,也可能含有「黃麴毒素M₁」和「赭麴毒素A」;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劉博仁說,另1篇來自歐洲的大型流行病學研究,追蹤了數萬名民眾的飲食資料,發現一種常見的黴菌毒素「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與肝癌(特別是肝細胞癌)的發生風險有明顯關聯。這種毒素常見於穀類製品,包括玉米、小麥、早餐穀片等。研究發現,DON攝取量越高的人,罹患肝癌的風險也越高,顯示黴菌毒素在日常飲食中,扮演著潛在的健康危機角色。

5重點遠離黴菌毒素污染

劉博仁提及,黴菌毒素不像一般細菌會引起急性中毒,而是透過長期、低劑量的慢性攝取,悄悄影響肝腎功能、免疫系統,甚至導致基因損傷與癌症發生。它們無色無味,常在食物保存不良或加工過程中產生,即使加熱也不一定能完全破壞。平日想要避免踩到這個雷區,建議掌握以下5重點:

●避免吃發霉食物:應特別注意,即使切掉發黴部分,毒素也可能早已擴散。

●留意保存期限與保存方式:特別是穀物、堅果、起司、豆類等容易受潮的食品,須留心保存。

●注意家庭環境濕氣:黴菌也會在潮濕的廚房、浴室或空調濾網中繁殖,透過空氣中的孢子,影響呼吸道健康。

●選擇合格品牌產品:購買經檢驗合格、有品質保障的乳製品、穀類與調味品。

●飲食多樣化、避免偏食:分散風險,減少飲食單一來源造成的毒素暴露。

劉博仁提醒,黴菌不是只有在牆壁上才看得見,它也可能藏在吃下肚的食物裡。因此,想要享受生活品質、享受美味,千萬記得也要兼顧健康。

醫師提醒,黴菌毒素不會引起急性中毒,而是透過長期慢性攝取,影響肝腎功能,穀物、堅果、豆類等容易受潮的食品,須留心保存;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阅读全文 →

其他重要消息:

52年老廠新生 隆興冷凍廠打造智慧冷鏈物流

2025年06月16日
商业与社会

52年老廠新生 隆興冷凍廠打造智慧冷鏈物流

2025年06月16日
商业与社会

過度消毒恐有風險! 香港研究:疫情寶寶過敏發病率增

2025年06月15日
商业与社会

英國下架致癌糖果 食藥署:近3年無輸入台灣紀錄

2025年06月15日
商业与社会

【白宮連線】川普阻加州電動車強制令 與馬斯克關係回暖

2025年06月12日
商业与社会

這8種植物放在浴室裡 不僅美觀還去濕除臭

2025年06月11日
商业与社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English
Menu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English

©2025 归ChinaCSR.com 版权所有. 亚媒网. ChinaCSR.com 资讯服务由ChinaCSR.com 提供. 如果你需要转载这些文章,请仅使用RSS内容所提供的文章概要。 对于文章和网站上的其它部分和内容,未经ChinaCSR.com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