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秉軒醫師指出,轉移性泌尿上皮癌可經由自費的免疫加標靶兩種治療,提升療效。(記者王俊忠攝)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
55歲林先生因血尿就診,檢查確診為膀胱泌尿上皮癌4期,癌細胞已轉移至肺部和腦部,轉診至成大醫院做化學治療仍成效不佳,且反覆感染肺炎多次住院。醫病討論後,改為自費的免疫與標靶組合治療,腫瘤縮小,獲得良好控制,生活品質改善,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成大醫院腫瘤醫學部醫師鍾秉軒指出,泌尿上皮癌在台灣南部較常見,與地下水污染、馬兜鈴酸中藥、化學染劑接觸、尿毒症、吸菸及人口老化等因素相關。泌尿上皮癌若能在初期早發現,預後較佳,手術後可達到痊癒;若疾病惡化至癌細胞轉移,手術成效便受限,而全身性治療(如化療、免疫治療和標靶治療)成為主要選擇。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說,轉移性泌尿上皮癌患者大多高齡,同時伴隨多重共病(如腎臟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等),需由腫瘤專科醫師量身規劃合適的治療,以控制疾病、改善生活品質。轉移性泌尿上皮癌過去治療方式有限,患者預後較差,主要依賴化療,但高齡患者常難以承受足夠劑量化療,導致療效差,或因嚴重副作用而中止治療。
尚未納健保給付 患者需自費
鍾秉軒表示,隨著醫藥科技進步,近期治療有重大突破,包括免疫及多種標靶治療發展,透過不同組合搭配,提升治療成效、亦減少副作用。
目前免疫治療結合標靶治療藥物在第1線治療轉移性泌尿上皮癌患者中,反應率達7成,顯著優於傳統化療,且副作用相對減少,提供無法接受化療的患者另一治療選擇。
鍾秉軒說,現行免疫治療結合標靶治療的組合尚未納入健保給付,患者需自費。
▲泌尿道上皮癌的常見症狀。(成大醫院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