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8歲女童持續嘔吐活蟲月餘 「元凶」竟是它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6月24日訊】江蘇省揚州市一名8歲女童持續嘔吐活蟲長達一個多月,輾轉求醫無果,最後才揪出了「元凶」。
綜合陸媒報導,近日,揚州市婦女兒童醫院兒科診室接診了一個罕見寄生蟲感染病例。一名8歲女孩被家人帶到該院就診,女孩的父親打開一個玻璃杯,幾條約一厘米長的活蟲正在其中扭動。
過去一個多月,這名女孩反覆從口中吐出這種活蟲子,有時一兩條,有時三五條。家長非常焦慮,輾轉多家醫院就診服用常規驅蟲藥都沒有效果。
該院接診後通過多學科專家聯合診斷,才揪出了「元凶」,竟是藏匿於家中衛生間的黑色小飛蛾。最終確診為毛蠓幼蟲感染。
毛蠓,俗稱「蛾蠅」或「蛾蚋」,體型微小,多毛的身體和翅膀使其看起來毛茸茸的,在衛生間經常看到的黑色小飛蛾。其幼蟲(稱「地溝蛆」)常棲息在富含有機質的水環境中,如浴缸、洗手盆、馬桶水箱以及流動緩慢或長期存水的下水管道內壁,毛蠓幼蟲污染了水質。
報導指,這名女孩可能在衛生間刷牙漱口,或馬桶沖水時水花濺起,幼蟲就可能被誤入人體。在潮濕悶熱的梅雨季節,這種潮濕、積水的環境極易成為毛蠓繁殖的溫床。
女孩家長回憶,家中衛生間長期存在黑色的小蛾子飛出的現象。這正是毛蠓成蟲活動的跡象。
大陸網民留言,「蛾蚋,這種蟲子很髒。」「是很髒,有次被這蟲子撞了一下眼睛就發炎了。」「我家廁所裡好多這種小飛蟲。」「下水道放堵網了也有,真不知道這小蟲是怎麼飛進洗手間的。」
「是因為這個蟲子在衛生間洗手池亂飛到處著陸,就很有可能在牙刷、牙缸、水龍頭口······還有污染水源,漱口啥的,就無意之間流入身體了。」
「太嚇人了,還是需要把家裡的衛生要搞好,防止出現小飛蟲。」
「小蟲子藏隱患,衛生死角別大意。及時清理下水道,健康生活從細節開始啦!」
深圳新聞網此前報導,深圳吳先生左眼下眼皮處飛落了一隻蛾蚋,他隨手將其拍死,並揉搓眼部。之後,他的左眼開始紅腫疼痛,病情持續加重,視力下降至0.02,且出現綠膿桿菌感染的症狀,最終不得不摘除整個左眼眼球。
那如何阻止毛蠓繁殖和消除毛蠓?
清除積水:立即倒掉花盆底盤、桶、罐等容器中的積水;保持浴室地面、水槽乾燥;確保室外排水溝暢通無阻;
源頭封堵:為地漏安裝具有防蟲防臭功能的密封蓋;不使用的洗臉池、浴缸排水口務必蓋嚴;
成蟲滅殺:利用毛蠓飛行能力弱的特點,使用電蚊拍即可有效清除;對地漏口、下水管道口,可定期噴洒低毒性的家用殺蟲劑(如合成除蟲菊酯類);
管道維護:定期用熱水或稀釋的漂白水沖洗下水管道,清除管壁污垢,破壞幼蟲食物來源。
(責任編輯:李恩真)
本文網址: https://www.ntdtv.com/b5/2025/06/24/a103998143.html
显示更多